日期:2025-07-06 20:39:00
【来源:南安融媒】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产教融合实践,“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4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农新程”实践团走进霞美绿清农场,与梧山庄农林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融入田间地头,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据了解,南安市梧山庄农林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位于南安市霞美镇梧坑满族自然村,拥有约500亩的果园及林地面积,主要开展多种水果、蔬菜等农林产品的种植;负责组织采购供应合作社成员种植所需的生产资料、农林产品及提供农产品种植、贮藏等服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新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在省科技特派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刘君玲老师和团委副书记李雅东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农场种植结构与运营现状。次日,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头顶烈日躬身劳作,培土、装桶,苗木移植、浇水、修剪,在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农场智能化转型核心,实践团师生与华中农业大学“露天可控种植系统”的技术人员展开热烈交流,系统实现果树灌溉施肥、定量控制,节水省肥降人工,帮助用户实现轻松管理、高效生产,并围绕管理系统开发的技术瓶颈、数据采集逻辑与智慧农业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这堂浸润‘泥土味’的田野思政课,让课本知识鲜活起来。”实践团成员张清炜告诉记者,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技能,更直观理解了科技赋能农业的现实意义。
南安市梧山庄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粘在表示,实践团带来的新技术、新思路为农场发展开辟新赛道,“期待未来能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
“这次暑期实践中,学子们参与了露天可控种植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过程,后续还将继续调试与测试,将温度、湿度等数据采集汇总到平台,驱动灌溉系统智能联动。”省级科技特派员刘君玲老师向记者介绍,此次暑期实践是物智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师生统一思想行动,践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目标,深入基层、蓄能增才。“未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推进‘智农’系列实践项目,组织师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以科技赋能,翻开智能农业新篇章。”
记者:赖香珠
编辑:吴雪娇
一审:尤逸群 | 二审:苏敬元 | 三审:林培元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 ↓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