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历经官葺民修的李纲墓简介

日期:2024-12-09 10:29:19

文翁仲

武翁仲

李纲墓全景

李纲墓前石牌坊

现存于闽侯县荆溪镇大嘉山南麓的李纲墓,是目前福州保存最好的一座宋墓。

李纲墓分墓道、墓庭、墓坟三大部分。通往陵墓的导引大道一般被称为“甬道”“神道”“御路”,其长短大小可以看出陵墓的规格高低。李纲陵墓神道长110米,宽7米有余,道中用石板砌筑,宽1.38米,两边铺有鹅卵石。神道由南向北,依次有旗杆夹、石望柱、石狮、石獬豸、石马、石翁仲分列其旁,每对间之距离递减。

旗杆夹,用于标注墓道之始,原为两块石板块组成,上下各凿有方洞,以捆绑旗杆,目前每旁仅剩一块。

石望柱,又称通天柱或石华表,源于古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木,后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具有礼制意味的装饰性建筑。李纲神道望柱呈圆柱状,由础座、柱身、柱头三部分构成,饰以葫芦形,柱身连础座,圆体素面无纹饰。柱头、柱身交接处饰以仰覆莲瓣,雕琢古朴浑厚。

自唐始便有将石狮列置陵墓作为主要饰物,起威慑、煊耀之意。李纲神道石狮昂首挺胸,前肢挺拔,胸肌突兀,呈蹲卧式,气宇高昂。

石獬豸或称独角兽、天禄、麒麟,本是古代传说中能识善恶、明辨是非曲直之灵兽。将獬豸刻形置于陵前镇守陵寝,取其忠诚勇鸷、镇守陵寝之意。李纲神道石獬豸体形似羊,额头顶长一独角,呈跪卧状,线条简谱,但造型十分逼真。

狮、獬豸体格较为矮小,气魄不及后来的明代形制。用石马置于陵墓,始于东汉光武帝原陵。据《水经注·阴沟水》载:曹嵩(曹操之父)墓前“夹碑东西,列两对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所表象马也”。李纲神道石马耳侧饰鏕,背上饰雕有马鞍,鞍鞯、鞍袱、鞅鞭俱全,体形健壮,精神抖擞,似整装待发。

秦之后,历代陵墓前多有司守卫的石翁仲。传说秦始皇身边大力士阮翁仲死后,秦始皇为之铸造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此铜像,还以为是活翁仲。后人就称立于宫阙庙堂或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为翁仲。自宋后,石翁仲又有武将和文臣之分,李纲神道就是先武将后文臣各立两尊。武将头戴高山冠,身穿广袖袍衣盔甲,胸前、上臂饰有兽面纹,袍前绅后绶,腰系革带,足武士靴,靴头露袍外,双手拄剑,剑穗绕于剑柄,神态威严。文臣头戴有附蝉进贤高冠,着广袖袍衣,袍前绅后绶,腰系革带,饰双佩,高头舄露袍外,双手执笏于胸前,神态庄重肃穆,文武臣像衣冠介胄均为宋式。

以上这些神道两边的石人、石兽依中国的墓葬制度是王公大臣方能享受的一种墓葬规格,用其彰显其身份等级地位,并于北宋末年形成以轴线为对称分布的石像生排列风格。

墓道折东向北,前行百余米,在一排石阶上立有一石牌坊,上饰泻水檐,正中额“奉旨重建”,背书“恩荣”,额下横幅“古社稷臣”,旁题刻“大清乾隆丁卯(1747年)建,嘉庆庚午(1810年)重修”。

入牌坊后再上一阶梯,“宋丞相李忠定公”墓冢便映入眼帘,墓冢坐北朝南,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墓冢主体为极具宋制风格的砖石结构,三面围以短垣,上宽下窄,呈喇叭形,造型古朴尊严,坟头砖砌,圆形,隆高,宝顶。墓冢立于须弥座之上,须弥座在唐宋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底座形式。须弥座正面和两侧均雕刻有瑞兽,大部分雕刻因年代久远而漫漶不清,仅存依稀可辨的有龙、狮、马等。

李纲墓从其修建至今已经历经800余载,仍保存完好,受世代景仰,这其中与李纲的民族气节、政治人格有关。晚年的李纲几乎都是在福州度过,因其弟李经病逝,悲伤过度而暴疾,于绍兴十年正月十五逝于福州楞岩精舍(今台江中亭街附近),享年58岁。

明万历年间,李纲墓便有修葺记载,据《庆亲里李氏六修宗谱》卷九之忠定公墓祠记中所载:“会是时,倭奴犯顺,朝鲜失守,天子赫然震怒,征天下兵讨之……适林君有是请中丞公曰:李伯纪当斡离不南下之日,宋都城岌矣,宰执汹汹,议迁议留,莫知所出。伯纪力排而请守之……会天子欲用师,中丞公乃喜,于是令亟修忠定公墓。”面对倭寇进犯,朝堂中主和主战分庭抗礼、朝议纷纷的情况下,明万历年间亟修忠定公墓,是出于宣扬李纲抗金之爱国精神的政治目的。

清人郭柏苍在《竹间十日话》亦有提及明代年间修墓:“明巡抚李嗣京,至闽修公墓。”李嗣京,江苏句容人,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曾任福建巡抚。据何振岱在《西湖志》卷十五冢墓中载“郭柏苍按:忠定公本扬州兴化人,迁闽之邵武,式微。子孙在扬州者尚有繁衍。嗣京即公(李纲)裔居扬州者”。

清代,李纲墓的修缮次数颇多,尤以嘉庆、道光年间为甚。据清代福州贡生陈庚焕在《惕园初稿》中所载,李纲墓地年久失修,颓废荒芜,因此修砌之事刻不容缓。在陈庚焕倡议下,乡人士游光绎、吴贤湘等请巡抚张师诚赞助进行修缮。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此时为张师诚的幕宾,据林聪彝《文忠公年谱草稿》所载,林则徐协助进行李纲墓的修缮。

陈庚焕等人为何重修李纲陵墓?其原因载刻于《祭李忠定公墓文》:“古之名相,几人如公?乡之先正,几人如公?岂独重宋,以重南中。实配诸葛,撑拄苍穹。”将李纲与诸葛相比,彰显李纲之重国爱国之心,便是陈庚焕等人修李纲墓的初衷。

郭柏苍与友人孙寿铭、杨仲愈三人亦对李纲墓进行修缮,在其《竹间十日话》提道:“苍同治戊辰(1868年)同侯官邑太仓孙君寿铭,杨庶常仲愈,堪修忠定公墓。”末代帝师陈宝琛亦修缮过李纲墓。

李忠定公墓前除右侧立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石碑,碑文有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沐侯邑主刘同鳌峰山长陈倡修完固,十月告竣,亲临致祭,传集居民,谕令不准侵占”。可见有清一代,福建的文人志士出于景仰先贤、敬重李纲的情怀,自发修缮李纲墓亦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