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9 09:29:01
南澳县,隶属于广东省汕头市,地处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介于东经116°53′—117°19′,北纬23°11′—23°32′之间,由南澳岛及周边33个岛屿组成,其中主岛111.44平方千米[1],海域4600平方千米,总面积114.74平方千米。[2][3]2018年,南澳县下辖3个镇[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澳县常住人口为64429人。
南澳县位置
2020年,南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7亿元,增长1.8%。
南澳县是广东全省距离台湾省最近点,距高雄162海里,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距太平洋国际主航线仅有7海里,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南澳县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也是中国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今来南澳就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洋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称。
南澳县鸟瞰
南澳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前“象山文化”是粤东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西汉元鼎6年(前111年),南澳始入版图,归南海郡揭阳县管辖。明万历三年(1575年)诏设南澳副总兵,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设总兵。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南澳县。南宋皇帝、南明监国鲁王、航海家郑和、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刘永福都来过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树、雄镇关等许多历史遗迹。
中文名:南澳县
外文名:Nan'ao County
别名:粤东海上明珠
行政区划代码:440523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广东省汕头市
地理位置: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
面积:114.74 km2
下辖地区:3个镇
政府驻地:后宅镇
电话区号:0754
邮政区码:515900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6]
著名景点:南山寺、塔屿景区、宋井景区、叠石岩景区
车牌代码:粤D
地区生产总值:32.57 亿元(2020年)
人口:64429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位置境域
南澳县位于广东省东端海面,东到破涌礁,南到南大礁,西与澄海县相邻(以凤屿与澄海县五屿海域中流分界),北靠饶平县。介于东经116°53′—117°19′,北纬23°11′—23°32′之间,海域面积400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09.12平方千米,由23个岛屿组成,海岸线长99.2千米。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6.85平方千米,东西相距21.5千米,东半岛最宽处10.5千米,西半岛最宽处5千米,岛中部最窄处宽11千米,海岸线长77千米。
南澳岛通往各地水陆距离:
东至福建省东山岛13.6海里(25.2千米);距离台湾省高雄市162海里(300千米)。
西从长山尾至澄海县莱芜岛4.1海里(7.6千米);距离广州市201.4海里(373千米)。
北从猴鼻头至饶平县海山岛黄隆2.75海里(5.1千米);距厦门市77.7海里(144千米)。
西南从长山尾至汕头市11.3海里(21千米);至香港170海里(315千米)。[15] [16] [7] 总面积约114.74平方千米。
气候
南澳县地处广东省东端的海岛,北回归线贯穿主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盛行东北风。受台湾海峡窄管效应影响,素有“风岛”之称。常年气温温和,光照充足,雨量相对华南地区偏少,热量丰富、霜冻很少。平均气温21.6摄氏度,平均气温最高月份7月、8月27.5摄氏度,平均最低月份1月14.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5.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5摄氏度。平均雨量为1448.2毫米,雨季始于3月下旬,终于10月上旬。年平均日照时数2135.7小时,平均雾11.4天,岛上≥8级大风日数73.5天,5—8月盛行西南风,9月至翌年4月盛行东北风。7—10月为热带风暴影响盛季,平均每年对南澳有影响的约5—6个。按南澳的气候特点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南澳县四季划分;2—4月为春季;5—7月为夏季;8—10为秋季;11月至翌年1月为冬季。
经济综述
2019年,南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289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247万元,同比增长2.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0.7%;第二产业增加值31424万元,同比增长7.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0.9%;第三产业增加值160618万元,同比增长7.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4.2%。三次产业结构34.5:10.7:54.8。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885元,同比增长5.6%。
文物古迹
南澳县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象山文化、东坑仔文化遗址对研究南方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南宋皇帝、南明监国鲁王、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刘永福都来过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树、雄镇关等相当多的历史遗迹。明、清两朝历时300多年在南澳驻跸了158任总兵、副总兵官,总兵府故址尚存,已成为南澳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总兵府
民俗风情
南澳民间广泛开展文娱活动风气甚盛,春夏季间,市井的商店,为招徕顾客,在店前挂起标上古代英雄人物名字的“宣斑鱼”,议明价格,让两鱼相斗,吸引过往行人观看。也有的自己持鱼到店中参与争斗,称为“斗宣斑”。斗宣斑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
仲夏时节,民间有看斗蟋蟀的习俗,通常要找“虎头钉丁尾”、“鸣声铿锵”的雄蟀,挑其决斗,让众人围观,此俗今已少见。
南澳旧时民间还流行着“托手尾、拒脐(对抗)”等斗力、斗勇、斗智的活动。
秋高气爽时节,民间有放风筝活动。旧时岛内开展这项活动的风气颇盛。
石潭寺
从广东汕头南澳县城海滨路西出发,往西沿着新辟之隆长滨海水泥公路(属环岛公路),驱车约2千米,便抵达明朝海上武装集团首领林凤屯兵处、俗称“钱澳庵”的石潭寺。创自光绪戊寅四年(1878年),系清末隆澳(今后宅镇)生员吴中和等创建,黄登瀛等重修。释纯参和尚民国再修。“文革”后任潮阳成田镇城前梵音精舍住持,1986年偕徒释妙胜等筹资重修石潭寺。
宋井景区
南澳宋井在南澳县南澳岛前湾海滩上,相传共有“龙井”,“虎井”,“马槽”三口,三井位置不同,井口各异,显现时间也不一样,井口呈现方形,周长3.6米,四周用多层长石条砌成。井水甘甜清爽,常年流通不息。宋井,顾名思义,就是宋代就开掘的井。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离京城临安后,不断南逃,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皇帝。以后又从海路南撤,在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护送下来到了南澳。就住在澳前村一带,澳前村岸边还保存着“太子楼遗址”。据说当时为饮用水之需,他们在澳前村一带挖了三口井,一为龙井,专供皇帝饮用;一为虎井,供大臣饮用;一为马井,供随从人员和士兵饮用。
金银岛
位于南澳东北部海湾的。面积约1千平方米,岛上大石相叠,曲径通幽,石洞穿插,阴凉无比。这雨伞型亭子前面的美娘子石雕像,就是吴平的妹妹。大家看她一手扶着元宝,一手握着宝剑,一副守护金银的样子。据说摸摸她手上的元宝,就会给人带来“财运”。她身旁石壁上嵌着《金银岛纪事》等碑记。周围林立的怪石刻有名家题字的诗文。
叠石岩
位于深澳马鞍山,清道光年间云澳人蔡隆(法号释智仁)创建。释智仁为了有个修心养性的场所,便从出家地雄镇关佛寺寻幽来到这里,凿出石室,一间作为禅房,一间辟为居室,并亲自于洞内岩壁上,雕刻字径近2米的楷书“福”。禅房外,门顶的岩壁上镌刻“叠石岩”三字。高僧虚云大师曾慕名到该寺参拜学道。释智仁回到叠石岩后,慕名参拜者云集。拓建后的叠石岩,又称“叠石玉佛寺”。山寺之侧有一座高10多米的“千佛塔”,以塔身上镌刻千身石佛而得名,有一座大佛立于塔腔之中。
美食
白灼鱿鱼
夏季盛产鱿鱼,白灼出锅,肉挺味鲜,蘸芥末酱油,人间最美味。这道菜,最不可错过!
紫菜炒饭
南澳美食界最淳朴的一道菜,必吃!这道菜,最主要食材紫菜,产自南澳本岛。
龙须菜鱼丸汤
本地鱼丸,本岛产龙须菜,实惠,极具代表性,很喜欢龙须菜的爽脆口感。
土窑鸡
几个山村都有农家乐,把这一美味做到极致,甚至上央视报道。鲜嫩,香,一出窑拨开锡纸的那股香味,至今难忘。
鼠粬粿
也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口感非常的好,让人觉得很滋润,而且软软的,很润滑,同时也有香甜的滋味,而且它的颜色是深绿色的,还会尝到淡淡的芳草的味道。其实鼠粬粿的配料是非常的多的,而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也是经历了多道工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