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0 10:50:39
故宫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中和殿
中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今名,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是三殿中年寿最古老的,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就被明朝时候的大火烧毁过一次。现存建筑为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是清朝建筑,其余两个大殿均为清朝建筑。
中和殿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方形圆顶,殿顶是四角攒尖,体现的是天圆地方理念。南北三间,东西三间,一共九间。汉有戴德,有书叫《大戴礼记》,书中说“明堂九室”。二是四面门窗,太和殿、保和殿是南北有门窗,东西没有。三是体小精美。砖是金砖,漂亮。宝座正好压在中轴线上,彩画是金光闪闪。整个建筑是精雕细刻。
从“中和殿”所处的位置上看恰处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故取名“中和殿”是恰如其分。三大殿从体量上来说,保和殿相当于太和殿的一半,而中和殿又相当于保和殿一半那么大,虽然它小,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精美。
中和殿每边21米,走廊列柱20根,东西3间、南北3间,总共9间,据说这叫做“明堂九室”,而且四面都有门窗,南面是12扇,东面、西面、北面各4扇,总共24扇,在紫禁城里四面门窗的建筑还真不多。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 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 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
中和殿也像太和殿一样,金砖漫地、宝座压在北京中轴线上、金龙和玺彩画,更加独特的是它殿内顶上的明代雕镂彩绘,整个大殿是精雕细刻,精美绝伦。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殿内设地屏宝座。
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故宫中和殿屡有游客站到台阶上把着门边窗边往里看。中和殿东侧门上的木质棂花被扒坏,现在棂花已经修复,故宫工作人员呼吁游客文明游览。
工作人员将修复前后的图片发在微博中,呼吁这样不文明和不道德的事情尽量不要再发生,保护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给后代留下一个完整的紫禁城。
中和殿东侧门上的木质棂花被扒坏,没有损毁在八国联军时候,却损毁在中国日益强盛的今天!!保护中华文明,人人有责,不仅自己不做,也要时刻提醒别人不要去做!!一旦损毁,修复的再好,也是复制品,承载的历史和建筑文明记录将不复存在!!心痛不如行动!!
攒尖顶
攒【cuán】尖顶,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本章后面讲继续介绍)。下图为两种常见的攒尖顶示意图: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这种建筑形式的屋顶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学名叫做传尖顶。中国古建筑中的宫殿,其建筑构件从直观上看都是艺术品,仿佛装饰,但如宝顶、兽吻,甚至斗拱等,都是具有实用功能的。中和殿攒尖顶部,正是四条屋梁的交会处,其木构件最怕受雨腐烂。而在它的顶端罩上一个完整的金属宝顶,就能有效地保护这些构件,防止它们受潮。其他宫殿安装兽吻处,也是在横脊与两条垂脊的交会处,大部件组成的兽吻弥补了瓦顶在交接处的空缺,使屋顶梁柱免受损毁。而兽吻部位是屋顶的最高处,最易遭雷击而发生火灾,所以古人把兽吻下的一根关键立柱就称作“雷公柱”,柱下横梁称为“太平梁”。当然,这并不能真正避免灾害,如今将避雷针安装在大吻顶上,才真正地预防了雷击的危险。
中和殿内部四面都是门窗,没有墙,而太和殿与保和殿内都是前后开门,两侧封闭,这与其他两座大殿的风格也形成了区别。
作为故宫三大殿的中和点,建筑的大小设计风格上与其他两座大殿的差别如此之大,是因为我国的古代建筑审美如同我国的书画艺术,讲求多变,避免雷同!中和殿的小正衬托出太和殿与保和殿的宏大壮丽,一大一小的高低设计,构成了起伏错落的曲线布局,避免了人们的审美疲劳。中和殿平面是正方形,殿顶是金色圆形,寓意是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代表着世界万物静与动的平衡,阴与阳的交替。天圆是说我们的心性要圆融通达,地方是说我们行事要严谨有度,如同自然界的日月轮转,如同我们文化的天人合一,如同中和殿在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保持的和谐与平衡。
在中和殿内的宝座前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甪端:(lù duān),是一种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同时也为烧檀香之用。
中和殿地面平台两侧还设有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都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允执厥中”依然是乾隆御笔,他一生爱好书法,所以在北京,到处都能看到他御笔亲题的遗迹。 《尚书》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意思是舜帝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允”就是诚信的意思。
中和殿对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时,按时;乘六龙以御天,为上古神话,说的是太阳乘车行于天空,车上驾六龙;所,在于:其,它;逸,安逸;彰,彰明:常,规律。意为: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在于它自强不息;人君因布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而获得人民的拥戴,要永远明确这一规律。
中和殿天花板叫井口天花。天花亦称顶棚,是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在建筑中,特别是住宅建筑中,室内屋内一般都设置有顶棚,这种被我们现代人称为“顶棚”的设置,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称为“天花”,清式建筑中也称为“井口天花”。天花在建筑物内基本上是遮蔽梁以上的部位。天花不仅可以美化室内,使室内看起来更整洁,也能防止梁架挂灰落土,在屋顶较简,薄的建筑物中设置顶棚,还能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作用。
中和殿天花板 这叫井口天花
中和殿的宫殿用途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 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 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 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 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 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古代皇帝的家谱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做玉牒,普通老百姓不能叫。清朝皇帝的玉牒是目前为止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有1070多册,是从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