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20 07:16:54
体育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领域,那么你了解古代的体育吗?
宋代,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寻求个体的发展,寻求文娱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是宋人文娱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许多锻炼身体的活动和竞技游戏项目都在宋代得到广泛开展,既有古老的足球――蹴鞠,也有被认为现代高尔夫的捶丸;既有与现代跳高跳远名异实似的逾高跳远,也有展示力量的扛鼎、举石;既有现代相扑运动的前身——角抵,也有对应时节的端午龙舟、重阳登高、清明秋千;既有修身养性的气功导引术,也有防身健体的武术。
宋代体育无疑是世界体育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宋人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修养,娱乐闲暇时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体育活动的身影,可以说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是构成宋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1)长跑在军事中的运用
古代的长跑运动经常与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军队的奔跑能力与军队的强弱紧密相关。鉴于跑步技能强的人可以在战争中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宋政府在招募士兵时会侧重士兵的奔跑能力,挑选优秀的士兵时也把善于奔跑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步军每将五百人,其差次先以强力疾足负重能走者三千人。”"这些善于奔跑的兵士组成的分队也是宋朝的精锐部队。
(2)长跑在通信中的运用
宋代官方的通信邮递系统由递铺来完成,邮递系统负责传送公文军机。铺兵的长跑能力在邮递系统中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在递铺中传送公文的铺兵必须奔跑技能高:“凡军行,去营镇二百里以来,须置递铺以探报警急,务择要径,使往来疾速。平陆,别置健卒之人。水路,亦作飞艇。或五里,或十里一铺。”"只有奔跑能力高才可完成朝廷规定的传送速度。
在宋代的递铺系统中,文书的传送速度在递铺系统中是最主要的,所以宋政府对递铺文书的传递时间有严格的限制,要求铺兵奔跑速度高,不可延误规定日期。
宋政府对延迟传递日期的铺兵惩罚严厉:“递铺文字,事干军机及非常盗贼,急脚递日行四百里,马递日行三百里,违二日者止徒一年。”如此高强度的传递速度对铺兵的奔跑能力是一种严格要求。
(1)跳作为军事训练项目
跳是人类天生的运动天赋,在人类兵器尚不够锐利与自然界做斗争时,追赶动物、逃避侵袭、采集果实等都要靠跳的本能。宋代军队通过训练士兵的跳跃能力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跳跃训练是基本的锻炼形式。
宋代的跳高跳远等跳跃活动被称为超距、超乘等。宋代民间跳跃运动演变成不同的表演形式,成为一种观赏节目或者娱乐项目,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高超的跳跃能力在战场上能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宋代对士兵的跳跃能力很重视,列为最常练习的项目。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以正规或游戏的形式进行跳跃能力训练:“有闻壮士云屯皆投石超距”,“军中有投石超距之戏。”
南宋名将岳飞训练士兵的方法是:“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注坡就是爬坡,跳壕即跳过壕沟,这些都是战斗中士兵最需要的跳跃体能,平时穿着重重的铠甲进行训练,到临战时只穿一层铠甲,便会身轻自如了。
(2)跳作为娱乐项目
跳跃运动训练可以强身健体,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是跳绳。跳绳简单易行,花样百出,既可以玩耍又可以强身健体,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关于跳绳的最早记载是在北齐:“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跳绳在宋代被称为“跳索”,是百戏的一种,作为娱乐活动进行演出,或在各种节日庆典表演助兴,如北宋东京城附近有崔府君庙,人们在庆祝其生日庆典活动时会有跳绳表演:“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超弄、跳索、相扑。”北宋东京城百官入朝廷上寿的庆典表演中有跳绳表演。
(1)投石
投掷能力也是人类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一种必备技能。投掷运动在宋代的开展主要有军队中的投石和标枪的投掷、休闲活动的投壶、强身健体的击壤。
投石即投掷石块,几乎是每个人都曾做过的一项活动。远古时期人类用投掷石块来采集果实和狩猎,在古代战争中,投石更多的被运用在战场上作为一种杀伤力很强的进攻方式。
《事物纪原》中记载投石时说汉代的甘延寿能以手抛重达十二斤的石块至三百步远的地方,“甘延寿投石绝等伦。张晏曰:‘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法,行三百步。
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今边城有炮,盖出于范盏飞石之制,因事增广,遂为今法,此盖其始也。”这已是很强的投掷能力了。
此后投石作为一种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在军队中开展起来,宋代虽然已有火药在战争中使用,但是投石作为一种进攻杀伤力很强的手段仍然被使用,且发挥了重大威力。
如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入侵时,宋朝溃军粮草缺少,路过宣州向城内讨要粮食且贪得无厌不断索取,围困宣州城但遭到城内民兵抛石回击:“是时诸邑民兵皆聚城中,宁国民兵尤粗壮有脊力,以守抛击石,贼甚苦之。”城内民众齐心协力用抛石对敌人迎头痛击,击退敌兵围困。
(2)投壶
投壶是春秋时期出现的一种兼有礼仪与娱乐功能的投掷活动,有人推测投壶是射礼的变异,古人由于庭院不够宽阔或者是宾客太多,因而以投壶代替挽弓射箭,以乐嘉宾习礼仪。投壶所用的礼仪是射箭的一种,可以说投壶是一种礼仪简化的射箭活动。
宋代投壶基本上沿袭过去,以酒壶象征箭靶,人在离壶二矢半(约七尺)处,用竹矢投向壶口,进入壶中者为胜,否则输。这种娱乐活动,多见于宋人的酒宴上做罚酒时用,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们很喜爱。投壶是宫中常见的娱乐活动项目之一,如宫廷中:“宫庭燕闲,讲读经史,无为南面,或鼓琴、投壶、习射以颐养神性。”
投壶在民间也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在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出外游玩的时候进行投壶娱乐,如南宋四月的临安:“气序清和,昼长人倦,荷钱新铸,榴火将燃,飞燕引雏,黄莺求友,正宜凉亭水阁,”人们“围棋投壶,吟诗度曲,嘉宾劝酬,以赏一时之景。”
宋代蹴鞠
蹴鞠类似今天的足球,以脚踢鞠为戏,是市民阶层热爱的体育活动。蹴鞠在我国由来已久:“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造。或曰起战国时,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事,知有材,皆因嬉戏而讲陈之。《博物志》曰:黄帝所作也。”
2004年,国际足联也明确承认世界足球运动发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蹴鞠运动在战国是为了模仿两军作战对抗的一种游戏,比赛目的是更好地开展军事训练,选拔人才。
蹴鞠至宋代发展到了新阶段,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开封城外:“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放眼望去都是秋千在风中摇曳,眼睛所触及到的地方都是蹴鞠欢快的景象,可见蹴鞠的普及程度。
宋代的蹴鞠主要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不用球门比赛的“白打”,主要是比赛踢球者的踢球技法,花样多、脚法密、不落地就是赢家。如“俚俗数少年簇围而蹴之,终无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亦谓为筑球鞠。”"白打侧重于踢球技艺的观赏,以踢球的花样和动作难易作为输赢的标准。
蹴鞠的另一种形式是通过球门射球的“筑球”。比赛场地中间立两根高达几丈的竹竿,在竹竿中张网,网中有一个洞是球门,俗称风流眼。关于有球门的蹴鞠比赛,《事林广记》中描述说:“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
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并附有球门图,柱高三仗二,横宽九尺五寸,上端络网,留门二尺八寸直径。
关于这种单门球的比赛方法,《蹴鞠图谱》、《事林广记》中都有记述:“初起脚,用脚头踢起,与骁色,挟色至球头,右手立倾下球头膝上,用膝累起,一筑过,不过,撞在网子撷下来,着网人踢住,与骁色,骁色复挟住,仍前去顿在球头膝上,筑过,左右军同。”
古代蹴鞠本来主要在寒食节进行,宋人注重休闲生活,蹴鞠不仅地域开展的很广泛,时间也被延长,蹴鞠不仅在寒食开展,后几日“相继清明”,早春和残春都有蹴鞠娱乐。
蹴鞠表演是御宴中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每春秋圣节三大宴......第十二,蹴鞠。”又:“百官酒,舞三台,蹴球人争胜负。且谓‘乐送流星度彩门,东西胜负各分番。胜赐银碗并彩缎,负击麻鞭又抹枪'。””皇帝在招待使者的宴会上还会用蹴鞠节目娱宾。
甚至有一些人靠帮衬攀附上了王侯,得到富贵,闲人柳三复,就是靠自己的踢球技艺巴结上当时的宰相丁谓而获得官职:“鞠蹴惟柳三复能之,丁晋公亦好焉。”"据说他在见到丁谓后一面跪拜,一面用肩、背、头顶球,球一直未坠落在地,丁谓惊叹他的球技遂赐他官职。
蹴鞠不仅是达官贵人喜爱的娱乐活动,还对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开放,乡村年少在西湖边上蹴球,富人的宅院中也设鞠场也娱客:“宽阔处踢球,放胡哮,斗鹤鹑。”
军队中也以蹴鞠戏为娱乐,如建炎初,高级将领曲方率兵驻守韩城时,竟“日以饮酒蹴鞠为事,未尝治军政也。”
“宋代女子儿童也爱好蹴鞠这一运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宋代陶枕,画面上只有一个少女,少女身体稍前倾,两手垂于身体两边,左脚站立右脚抬起踢球,一种闲情自若的样子。
总体看来,宋代体育发展特性表现明显。首先,宋代的体育活动开始商业化发展,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以满足社会需求,如风筝、键子等在城市中开设有作坊,且有大量专门工作人员。
其次,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不再只是帝王将相的专属,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如击壤、投壶、蹴鞠、捶丸等不再只属于古时的贵族生活,开始成为普通人民休闲娱乐的方式。
宋代体育在中国古代长河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推动体育运动向科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