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22 08:37:47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八零后的一代是非常熟悉的。小时候的课本里是必修课,现如今做了妈妈,孩子的课本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让我这个有点不学无术的妈妈惊讶不已,小时候可是白的不能再再白的白话文,同时又感叹现在的孩子果然比我们小时候见多识广。也好奇起了他背后的故事。
原文中载: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要好的玩伴。一次不小心从假山上掉了下来,摔进了水缸里。古代的水缸多是为了防火,下雨天的时候盛满,如果期间不小心发生了火灾,可直接用水缸里的水救火。救火可不是三盆两桶的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可想而知,水缸的容量有多大。司马光砸缸救人的那一年,才年仅7岁,就已经显露出了非一般的智慧和才能。而他所救的人,是与他关系甚好的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名叫上官尚光。
司马光救回了上官尚光的一条小命,上官家对此非常感激,第二天,他们就拿着家里各种好酒好菜送给司马光,司马光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街坊邻里。
在中国古代,早就出现了传递新闻信息的“邸报”,但这些报纸印的内容,大多都是皇帝颁发的政策和大臣们的奏则,根本无法满足普通来百姓的需要。
在宋朝的时期,经济繁荣,小报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小报通常都是刊登着各地的奇闻奇事,或者是中国早期的“漫画”。司马光的事迹也因此迅速广泛传播开来,司马光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据说,当时小司马光比当地的父母官的名气都大。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存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这样的成就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而这个被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上官尚光则没有这么高的成就,只不过是个普通平民老百姓,后来没有走上仕途,在正史上也没有记载,没什么存在感,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课本并没有告知司马光救出来的人是谁的主要原因。
不过,上官尚光倒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在自己住所的附近修建了一个亭子,取名叫做“感恩亭”,以此报答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