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女子纪录大幅刷新!上海半程马拉松今天举行

日期:2025-04-20 13:16:00

今天清晨,发令枪声再次在浦东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脚下响起,世界田联金标赛事——2025浦发银行上海半程马拉松于正式鸣枪起跑。最终,来自肯尼亚的孔加以1小时01分07秒的佳绩夺得男子组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泽拉伊则以1小时06分36秒的成绩在女子组折桂,这个成绩也大幅刷新了去年创造的1小时09分57秒的女子纪录。经过3小时15分钟的等待,2上海半马迎来关门时刻,本次赛事完赛率达99.27%。

首次以“白金标”标准办赛

自创办以来,上海半程马拉松始终秉持“永不止步”的精神,在持续迭代中完成了从“赛事样本”到“标杆典范”的蜕变。

从2015年创办以来,10年的成长过程,上海半马在今年引来了诸多“第一次”:第一次报名人数突破11万,第一次邀请白金标运动员参赛,第一次正式以白金标标准办赛……而今年的这些“第一次”,正是上海半马向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路跑的“上海速度”和“匠人精神”。为了追求“一城双白金”的目标,赛事组委会今年按照上马的“白金标标准”来运行这场半程马拉松,从赛事组织到跑者体验,从环节设置到服务细节,都在持续优化和不断升级。从赛前筹备、赛中执行到赛后服务,建立了一套严谨专业的质量管控体系,为跑者打造出众的参赛体验。

对于每一场路跑赛事而言,安全无疑是必须牢牢坚守的底线。尤其在高温的情况下,医疗保障工作更是面临着全方位的严峻考验。在本次上海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医疗保障布局全面且细致。在起终点区域,共计设置了5个医疗站点,而沿着整个比赛路线,前疏后密分布着18个医疗站点,同时配备了23辆救护车随时待命,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突发情况。不仅如此,赛事还确定六家医院作为比赛定点医院,为运动员开辟就诊“绿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进行期间,组委会还专门安排了25组骑行急救队穿梭在赛道之间,为赛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除此之外,还有将近300名急救志愿者以及150名急救跑者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全程陪伴跑者。为了方便选手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帮助,在沿途各个医疗救护点前100米的位置,都设置了明显标志,沿着参赛者的跑进路线始终有救护车跟随。在赛道沿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各司其职,既保障医疗救护高效开展,又维护赛事秩序井然,为跑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我们希望上海半马能够早日成为世界田联的白金标赛事,和上马一样。”赛事运营方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坦言,“一城双白金”的目标和期望其实也是让上海半马变得更好的动力源头,“如果我们实现了这样的愿望,对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以匠心铸就服务典范

上海半程马拉松在办赛过程中追求严谨、专业、真诚与细致,为跑者提供贴心服务,并凭借这份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广大跑者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在路跑赛事领域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赛道沿途按相关要求设置了各式补给站,3公里设有饮水站,自5公里起,每5公里设置饮料饮水站,给予跑者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赛道7.5公里、12.5公里、17.5公里处设置饮水用水站,跑者可以通过用冷水浸泡的海绵及时降温;赛道沿途共设置4个能量补给站,在10公里、20公里处提供香蕉,12.5公里处提供能量胶,20公里的补给站则准备了巧克力,为跑者提供能量补充。在赛道9公里、14公里、18公里处配备了三处冰站,在8公里、12公里、14公里、16公里、18公里、19公里及20公里处设置了七处喷淋站,参赛者可以取用适量冰块进行物理降温,以达到迅速恢复体力的效果。

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音乐加油站是激励跑者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今年的官方加油站阵容强大,包含上海轻音乐团的管弦乐演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师的古典乐章现场演绎、热情拉丁舞团表演,以及清新民谣串烧和酷炫街舞轮番登场,终点处更有上海大鲨鱼啦啦队强势助阵,为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赛道增添了诸多精彩元素。

在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有这样一群充满青春朝气的身影,他们就是被大家亲切称呼为“小马达”的志愿者们。今年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电机学院和上海建桥学院这8所高校及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的2200余位“小马达”,活跃在各个关键岗位上,以饱含活力的姿态为跑者提供热忱周到的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也为这场赛事增添了别样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