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8 05:19:00
西南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深耕责任田,发挥协同力,增强助推力,创新构建“党建+”协同育人模式,育人成效显著。
“党建+学风”:思想武装铸学风之魂
学院党委坚持把学风建设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统一,依托乐嘉陵航空航天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班,凝心铸魂。专题召开学风建设会议,提出以制度强学风,以教风促学风,以管理育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榜样引学风,把学风建设贯穿于建院办学和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基层党建日常活动全方位,形成学院学风建设强大合力。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开展学风建设主题党日活动,拓展学风建设新形式新内容,形成党建与学风建设双循环的格局,以优良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立足党建创新,实施本硕贯通培养模式。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指导学生在论文选题上紧扣国家战略需求、重大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设“7个1”学生梯队,打造党建与学风建设双循环的内动力。构建“一支部一专业一社团一品牌”特色格局,即1个党支部带领1个社团主攻1个专业方向,打造学科竞赛活动品牌。
学院立足“思政引领+”专业特色,先后开展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四维一体·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项目编号:JG2024-0754)、四川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JGXM24-C126)、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4yjgs09)等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党建+文化”:以文化育润物细无声
学院采取“党建+阵地”模式,打造育人平台,拓宽育人场域。弘扬科学家精神,组织学生党员走进红色阵地和场馆,构建“红色铸魂、蓝色育魂”育人模式;开展情景式教育党课、“红心向党”等系列党建专题活动30余次,开展航天科普宣讲百余场,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依托“优秀学生”颁奖典礼,推出“薪承”计划百人报道工程,宣传学生党员的先进典型。同时,建强课堂教育主阵地,结合大国重器、航天文化等开展课程思政,弘扬航天精神。
“党建+就业”:育才举才促办学实效
学院党委坚持贯通学生“专业—学业—择业—就业—创业”环节,将“育才—任才—荐才—举才”相统一,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构建“党建+就业”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落实支部书记负责制,紧盯毕业生党员就业进度。党支部用好“三会一课”开展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党员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举办“中国航天日”“校友对话”等专题分享,指导学生党员参加全国简历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不断锤炼求职本领。实施党员帮扶机制,教师党员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帮扶,落实“3个3”帮扶举措,确保困难毕业生100%就业。组织参与2024年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制《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CJG24C114),为高质量就业注入新动力。推动校企对接,先后在成都联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挂牌校企合作基地及教授(博士)工作站,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党建+服务”:实践历练长专业才干
学院通过党建活动促进力学基础学科与航空航天产业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学院充分发挥师生党员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及区域空天产业需求,积极参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科研项目30余项;成果直接应用于多家大型科研院所飞行器进气系统的研制,牵头撰写的《我市无人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得到省市级领导肯定性批示。与绵军工科研院所共建“燃烧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叶轮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凝聚优势力量攻克我国新一代宽域飞行器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基础力学问题。
(作者:张玉奇 饶晓露 石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