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0-04 08:27:30
提到楚汉之争,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刘邦呢?项羽几乎有了所有的优点,满足了人们对于英雄的所有期待,还有美人虞姬相伴,刘邦他有什么呢?一群酒肉朋友?还是汉初三杰?这些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刘邦是搞政治的,项羽是搞军事的,刘邦在搞统一战线,和项羽有矛盾的,对于项羽分封诸侯不满的,所有反对项羽的人,都被刘邦搞成了自己的同盟。
军事家输给政治家,是因为军事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的,项羽的政治目的不够清晰,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劣势。首先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出身,灭秦后分封诸侯,他自封为西楚霸王,然后分封其他人为十八路诸侯,但这个分封的方案,完全是项羽个人的好恶,很多实力雄厚的人没有被封王,跟随项羽的很多人没得到封赏,这些人能开心吗?答案是不能,不然人家和你出生入死图个什么呢?不就是封侯拜相吗?如今天下已定,你自己不称帝,仅仅做个西楚霸王,跟随你的兄弟们上升的空间就小了,你如果做皇帝,大家还可以封王,你做西楚霸王,大家最多封个侯爵罢了,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呀!
可以说项羽是把大好的局面,亲手搞成了一锅粥,我们先来看看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采取的是什么策略。如果说他只是忌惮沛公刘邦,而安排刘邦去蜀地受罪的话,还可以让人理解的话,其他的操作就让人无法理解了。首先他把齐国一分为三,齐国的宗室被分配到了齐地最偏远的地方,而齐国的旧都城临淄,则交给了和项羽关系不错的人,但最要命的是齐国有实力的人没有被分封,这里面最厉害的就是田荣,他尽管没有被项羽封王,但凭自己的本事,把整个齐地都给打了下来。田荣知道自己这种做法,会招致项羽的报复,于是他把在河南打游击的彭越封为游击将军,让他去骚扰楚国的部队。赵国也出现了问题,张耳被封为常山王,而陈馀只被封了个侯爵,陈馀当然不满,于是攻击张耳,张耳被迫逃亡。至于韩国的韩王成则更加悲惨,因为他安排张良去辅佐刘邦的缘故,因此被项羽所忌恨,没有放他到自己的封地去。把他一直留在身边,最后干脆将他杀死,这一做法让韩张良彻底倒向了刘邦,把一位顶级谋士拱手让人。
所以说刘邦还没有出兵三秦的时候,东边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项羽自己身陷齐地不能脱身,才给了刘邦机会。但刘邦还缺少一个击败项羽的必要条件,那就是他手下没有一位真正的帅才,而且都是些只能冲锋陷阵的将军。这个时候项羽手下的韩信来到了刘邦的身边,说到韩信,很多人说他是布衣出身,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个落魄贵公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常人眼里,韩信就是个混吃混喝,没什么本事的人。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南昌亭长家里混饭吃,后来被人赶了出来,又到河边去钓鱼。因为钓不到鱼而饿肚皮,没有人施舍,碰到一位老婆婆,给了几个馍吃他才活了下来。项梁、项羽叔侄的江南起兵后,韩信带宝剑前去投靠,可不久后项梁便在定陶被章邯所杀,而韩信得到了接近项羽的机会,成为项羽的执戟郎。
在这个阶段,韩信亲眼目睹了项羽除掉宋义获得了楚军的指挥权,并且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令章邯不战而降。项羽在军事方面的天赋是令人望尘莫及的,但韩信在很多战役上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识,不过他把这些想法说给项羽之后,项羽不以为然,因为在项羽眼里,他的决策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韩信知道自己在项羽手下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对于立志于封王拜相的韩信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他离开了楚军,投到了刘邦的麾下。刘邦用人,但也不是什么人来了之后都会重用,每个人都有一个考察期,当然那些已经证明过自己实力的人不需要考察,而韩信这样默默无闻的新兵蛋子,一来就想来做将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个考核韩信的人是夏侯婴,当然他们两个的相遇有十分偶然,韩信因为同伴犯错被判死罪,眼看到砍头的时候,他发现夏侯婴是监斩官,于是韩信大声说:“难道汉王不想争天下了吗?如果想争天下的话,为什么要杀掉我这样的英雄呢!”夏侯婴认为韩信不凡,于是和韩信攀谈起来,发现韩信很有见识,于是不仅免了他的死罪,还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安排韩信做治粟都尉,在萧何手下做事。韩信很快得到了萧何的认同,但刘邦还是没启用韩信,因为他要慎重一点。萧何月下追韩信,不过是个故事,真相是萧何告诉刘邦,你不用韩信,我也不干了,韩信是个人才!当然这是韩信看到的,事实上这是刘邦和萧何做的一个局,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被珍惜。
刘邦登台拜将,韩信成为汉军主将,刘邦的老兄弟们并没什么意见,这本身就很奇怪,韩信一个新人,还是楚军那边过来的,汉王对他如此信任器重,大家怎么能够心服口服呢?因此,刘邦在此之前肯定做了一番工作,否则周勃、曹参等人还不炸了锅才怪。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说:“夏侯婴和萧何都说你是个人才,你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呢?”韩信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您认为您和项羽比,是他厉害还是你强大呢?”刘邦这个人不拘小节、态度傲慢,因此很多人不喜欢他,但他不吝啬,会给你好处,如英布来投靠时,他正在洗脚,这让英布很难接受,但刘邦给英布的待遇和自己是一样的,也就是他不玩虚的,会给你实际的好处。刘邦思考了一会儿,才说道:“我不如项羽!”韩信很高兴,因为刘邦这个人有自知之明,这很重要,他接着说:“项羽很强大,但也有两个弱点。其一就是匹夫之勇,其二就是妇人之仁。项羽只知道打仗,却不知道战争的目的是达成政治诉求,杀人可不是目的,但项羽不懂这一点,因此他用武力建立的威慑,并不会长久的维持下去。项羽可以和兵士同甘共苦,但是却吝惜利益,不肯册封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因此失去人心。”
项羽分封诸侯,把义帝迁徙到远方,而不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政治上的无知,义帝是天下共主,你控制义帝,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项羽把义帝放逐了,半路上还杀了义帝,当然这个说法缺少明证,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杀死义帝的人并不是项羽,而是大人长者刘邦,因为义帝的死对项羽不利,对刘邦有利,刘邦以此为口实,作为讨伐项羽的理由!英布、季布、钟离昧,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干将,但项羽并没有册封他们,连个侯爵也没有,这些人怎么能不寒心呢?
因此,刘邦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刘邦的目的明确,他的每一次战斗,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因此,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最后的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项羽。而项羽一直在胜利,但最后一战突然就输了,而且输得很彻底,直接失去了一切。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