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23 08:27:09
朱自清(1898—1948)。资料图片
1925年,朱自清与友人在清华园留影,左二为朱自清,左四为俞平伯。初到清华大学三年,朱自清主要讲授“国文”“古今文选”等课程。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一九五三年,《朱自清文集》由开明书店出版。一九八八至一九九八年,十二卷本《朱自清全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资料图片
1931年8月24日,朱自清旅欧途中抵达哈尔滨,划船游览松花江太阳岛。资料图片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朱自清诞辰125周年】
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教育家和文学研究家,在人们的心目中既是一位温和文雅、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用完美的理想人格与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现代正气歌。
朱自清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他的新诗与散文创作成就斐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的身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事实上,他的《经典常谈》写得晓畅明白,系统论述了《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代经典,成为年轻人研读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研究功力深厚,对传统诗论“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进行了精微的考察。
此外,朱自清还是一位尽职胜任的国文教师,更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他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过《开明高级国文课本》《开明文言读本》等多种课本和教材,还和叶圣陶联璧写作了《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阅读与教学指导书目。朱自清矢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火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精神培养,一生桃李满天下。
把刚刚“站稳脚跟”的新文学引进大学课堂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朱自清在新文学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新诗刚刚兴起之际,一般人都还只是写几行短句的分行诗歌,他就创作出新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他与俞平伯、叶圣陶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散文文学社团,此外还与刘延陵等人创建了新文学史上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
受编辑赵家璧之约,朱自清对新文学史上从1919年到1927年期间的诗歌进行巡览,编写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为之撰写了《导言》。这个《导言》在某种程度上开创了一种诗歌总体学术研究的范例,对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期间的诗歌进行整体观照,并总结归纳出象征诗派、格律诗派和自由诗派三大流派。这些诗歌流派的归纳都非常精当,在后来的文学史研究中也一再被提及。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古典文学研究的宗匠,而且同时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早在1929年,他就率先在清华大学尝试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课程,并编写了较为详细的讲稿《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以一种即时性的学术研究回应新文学创作,让诞生不久的中国新文学及时走进大学课堂。《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对后来的现代文学史著述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被视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现代文学史,其中就吸收借鉴了导师朱自清新文学研究方面的体例。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显学,中国现代文学成为各个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程。奠定这一学科基石的过程中离不开朱自清的开拓之功。想当初,在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大行其道的大学课程体系中,朱自清敢于打破陈规,把刚刚“站稳脚跟”的新文学引进大学课堂,并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学术勇气值得大书一笔。
秉持“我意在表现自己”的散文创作原则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纯净、朴实的语言风格和真挚独特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从创作实践方面有力地助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1928年,他在《背影〈序〉》一文中写道:“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着要怎样写,便怎样写了。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见,是在读者。”朱自清明确提出“我意在表现自己”的散文创作美学原则,对现代散文具有开拓性意义。那个时期,他以一种文化战士的姿态,呼唤“人”的觉醒,确立以作者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创作理念,作家自己成为自我的审美对象,突出作家的创作主体意识,高扬作者人格色彩,孕育促生了一种新型的自我抒情美文。
“我意在表现自己”体现了朱自清追求真实自然的创作理念。他强调作家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偏见影响。他的散文作品大多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揭示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背影》就是一篇广为传颂的自我抒情散文,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无尽的忏悔之意。写作这篇散文时,朱自清还在清华大学教书,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大去之期不远矣”,而自己又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尽其孝道,于是便回忆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难忘的是八年前浦口车站送别时的“背影”。作者有感而发,从身边事情写起,聚焦于八年前父亲于浦口车站送行时的温馨背影,刻画出一幅父爱如山的场景,以此表现出他八年之后对父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背影》如实地表达了自己写作时所怀有的深深忏悔与自责之情,八年前自己“太聪明”,由于生活中与父亲有过一些误会和矛盾,便嫌弃父亲和脚夫讲价钱“说话不大漂亮”,还把自己当作小孩对待而叮咛再三,不由得“暗笑他的迂”。经历过时空距离的反思之后,《背影》在描写父慈子孝的主旋律下,还伴随着另一调性“忏悔”,在多重复调中演奏出父子情深的奏鸣曲。
“我意在表现自己”注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传递来展示作家的个性和情感世界。朱自清通过准确的观察和独到的感悟,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和微妙情感转化为文字,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与之产生共鸣并给出自己的思考。此外,“我意在表现自己”强调注重审美的独立性和个人风格的形成。朱自清认为,作家应该树立独立的审美意识,不被传统和现实潮流束缚,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性特点。
“我意在表现自己”折射出朱自清对于散文写作的独到理解,其作品不仅表达个人情感,更传递出对于生命、人性和生活的独到见解,透露出一种温暖、平和的情感。“我意在表现自己”是朱自清散文创作中的主要理念,抒情成为散文的审美价值取向,作品是作家自我思想和情感的演绎。“我意在表现自己”作为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赋予他的散文真实、坦诚的独特魅力,向读者敞开了他全部的生命空间。朱自清的散文清秀隐逸,通过独特意境的创造,委婉含蓄地书写自我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因作家理想人格的烛照而经久不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用文字传递对美好人格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理念和创作精神对于今天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回忆和深思,处处凸显了一位现代文人的情怀与风骨。《背影》承受时光的洗礼,将个人的记忆与思考相结合,写出了温暖人间的父子深情。“五四”新文学担负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任务,在那样一个激烈批判家庭专制的话语环境中,朱自清并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表现自我与人性,书写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传统,表达了一种独立于潮流之外的思想理念。
对当前的文学创作而言,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觉,树立起文化自信,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不能东施效颦,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马首是瞻。“我意在表现自己”的散文创作原则,昭示当代作家要学会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灵感,散文创作表现的就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只有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厚度,才能创作出动人而有深度的作品。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入微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描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文字凝练而又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一大特色。在《背影》中,他以描写父子关系为主线,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出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他的文笔犹如水墨画一般,既含蓄而又精确,表现出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洞察力。《背影》中的父亲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作者抓住父亲买橘子的动作细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短短数语,简洁朴实,父亲由于年老体胖,动作迟缓笨拙,为了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情态却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正是有了“背影”这种细节描写,文章才显得立体生动,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在当下的散文创作中,我们要注重这种细节的表达,通过细节刻画来打动读者。
文学作品既是客观世界的表象,更是作者主观精神的外在显现。朱自清是一个本色作家,其作品与其理想人格高度吻合。当作家发觉真善美的内在心灵与人民的心灵息息相通时,作者主观的“小我”就会融入时代集体的“大我”,自我与时代、个体与人民便高度契合统一,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力量得到显著增强。在《阿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散文中,朱自清从描述个人内心痛苦开始,逐渐拓展到探寻人的价值,他将内心的忧患明确地推至所处的时代与社会。朱自清发现了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社会悲剧。他不再抛洒廉价的同情之泪,而是将自己的内心与人民和国家命运紧密关联,思考当时人的价值毁灭和尊严失落的原因。朱自清对人间疾苦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不仅表现为他个人的哀伤和忧虑,而且涵盖整个社会和民族。他的散文一以贯之将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既包含个人的深切感受和痛苦经验,又超越了个人的苦难。
朱自清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其素材大都来自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热爱人民、描写人民、表达人民、服务人民。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用文字传递着对美好人格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当下的散文创作需要追求精神的升华,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朱自清写作的主题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温暖和亲情是他作品的常见元素。现在,人们对情感抚慰的需求依然强烈。当代作家通过感悟朱自清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好地去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动人之作。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虽然意在表现自己,但又深深烙印着现实主义的印记。对于当下的作家来说,要能够沉潜到激情澎湃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观察体验人生,从生活中捕捉灵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体验,将生活化为艺术的源泉。
在朱自清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这位诗文大家和学者,不应忘记他在现代文学史和散文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践行他不尚空言的治学态度,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品读他的美文,珍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